引言
2024 年 3 月 9 日,波音公司前质量经理约翰·巴内特 (John Barnett) 的离奇死亡,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家航空巨头的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。巴内特曾是波音的 「吹哨人」,勇敢揭露了波音 787 梦想飞机的严重安全问题,却在退休后面临了来自公司的报复和敌对工作环境。
巴内特的警示
巴内特在波音北查尔斯顿工厂担任质量经理期间,发现了波音 787 梦想飞机存在的安全隐患。他曾向 BBC 透露:「在企业产量的压力之下,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故意将有缺陷的零部件安装到飞机上。」^1 这一行为直接威胁到乘客的安全。
波音的回应与后果
波音公司对巴内特的指控拒不承认,但美国监管机构联邦航空管理局 (FAA) 的审查却揭露了相似的问题。 2017 年,FAA 在审查中发现工厂内有 53 个有缺陷的零件下落不明^2 。然而,波音公司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,反而对巴内特进行了诋毁和职业上的阻碍。
企业文化的质疑
波音公司近年来推行的 「多样性、平等与包容」(DEI) 项目,引发了外界对其企业文化的质疑。埃隆·马斯克 (Elon Musk) 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波音公司,认为其优先考虑 DEI 而非乘客安全^3 。波音公司年度计划中将 DEI 和气候目标与高管奖金挂钩,这可能导致公司在招聘和技术考量上偏离了安全和质量的核心^4 。
FAA 与波音的 「亲密关系」
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(FAA) 与波音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质疑。 FAA 在监管上的缺位,以及波音公司在安全测试上的 「自我认证」,使得存在重大质量缺陷的飞机得以正常投入使用^5 。这种监管上的松懈,不仅影响了波音公司的产品质量,更可能对其长期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。
美国制造业的系统性缺陷
波音公司的案例反映出美国制造业的系统性缺陷。过度依赖外包生产,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,导致了监管的难度和范围的扩大。 《华尔街日报》 指出,外包策略虽然加快了技术开发的速度,但也增加了监管的挑战^6 。
结语
巴内特的死亡不仅是一场悲剧,更是对波音公司以及整个美国制造业安全与责任的一次严峻考验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,不应忽视对乘客安全的责任。政府机构在监管上也应保持警惕,避免因过度亲密的合作关系而导致监管缺位。
参考文献
- Brandon Morse, "Flyers Purposefully Avoiding Flights on Boeing Planes as Safety Concerns Become Impossible to Ignore", Red State, March 26, 2024
- Mark Walker, "F. A.A. Audit of Boeing』s 737 Max Production Found Dozens of Issues", The New York Times, March 11, 2024✅
- John Cassidy, "How Boeing and the F. A.A. Created the 737 MAX Catastrophe", The New Yorker, September 17, 2020✅
- Rod Dreher, "Diversity Is Going To Get Us Killed", January 10, 2024
- Shannon Thaler, "Boeing prioritiz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over flier safety, Elon Musk says after near-catastrophic Alaska Airlines mishap", New York Post, January 11, 2024
- Theo Leggett, "Boeing: How much trouble is the company in?", BBC News, March 17, 2024
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business-685736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