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分析

Qualcomm Snapdragon
X Elite 2 革命

深度解析高通下一代SoC芯片,重塑PC处理器版图,挑战传统x86主导格局

18核心
CPU核心配置
100 TOPS
NPU AI性能
5.0 GHz
峰值时钟频率

发布时间线

Snapdragon峰会 2025年9月
设备上市 2026年初
下一代SoC 2026年

关键技术

Oryon V3架构
LPDDR6支持
硬件光追

摘要

市场影响力

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 2及其后续SoC芯片,代表了ARM架构进军PC市场的关键一步。预计在2025年到2026年陆续发布,为CPU核心数(有望达到18核)、AI算力(NPU预计可达100 TOPS)和图形处理(支持光线追踪)带来显著提升。

然而,市场接受度仍面临挑战,包括软件生态兼容性、价格竞争力,以及与苹果M系列、Intel Core Ultra和AMD Ryzen AI等主流对手的激烈竞争。

核心技术指标

目标市场 高端笔记本、台式机
核心架构 Oryon V2/V3 自研
制程工艺 TSMC N3P(3nm)
性能提升 18-25%

1. 骁龙X Elite 2概览

发布时间与代号

Qualcomm计划于2025年9月23日至25日在夏威夷举行的Snapdragon峰会上正式发布下一代PC芯片,包括备受期待的骁龙X Elite 2(或可能称为Snapdragon X2 Elite) [180] [181]

此次峰会时间比往年提前,显示出Qualcomm希望加快新技术上市步伐的决心。虽然官方发布会在9月底,但搭载骁龙X Elite 2的终端设备(尤其是PC)大规模上市预计要到2026年初 [189] [190]

内部代号:“Project Glymur”(可能型号SC8480XP),打破了Qualcomm以往使用夏威夷地名的惯例,Glymur是冰岛第二大瀑布,暗示性能或定位上的雄心。

高通骁龙芯片封装特写与电路图案

核心架构

采用自研第二代或第三代Oryon CPU核心架构(Oryon V2或Oryon V3),配置有望升级至18个CPU核心 [73] [201]

6+6+6集群

制程工艺

TSMC N3P(3nm第三代)制造工艺,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4%,或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9% [180] [183]

3nm FinFET

性能目标

CPU主频4.4GHz起,部分型号可达5.0GHz。整体CPU性能提升18-25%,GPU性能提升约30% [1]

100 TOPS NPU

2. 下一代Snapdragon X系列SoC

产品路线规划

Qualcomm正积极开发至少两款Snapdragon X Elite的后续产品,内部代号为“Mahua”“Glymur”。其中,“Glymur”与旗舰版骁龙X Elite 2相关,可能最终以“Snapdragon X2 Ultra Premium”名义推出 [31] [201]

Mahua

第一代Snapdragon X Elite(“Hamoa”)的直接继任者,定位略低于Glymur。

Glymur

旗舰产品,目标为“Snapdragon X2 Ultra Premium”市场。

技术规格

核心配置

  • • Mahua:12核(6+6集群)
  • • Glymur:18核(6+6+6集群)
  • • Oryon V3或更高架构

内存支持

  • • Mahua:128-bit LPDDR5X
  • • Glymur:192-bit LPDDR5X
  • • 最高64GB容量

图形特性

  • • DirectX 12 Ultimate完整支持
  • • 硬件加速光线追踪
  • • Adreno GPU架构升级

发布时间表与工艺演进

2026年发布计划

“Mahua”和“Glymur”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发布,Dell路线图显示“Oryon V2”芯片将在2026年用于XPS 13和XPS 14笔记本 [260] [262]

制程路线

2026年产品将采用TSMC N3P或N3E工艺,后续产品有望在2027-2028年用上2nm工艺 [73] [93]

3. 性能对比分析

竞争格局

特性/系列 骁龙X Elite 2 下一代骁龙X Apple M系列 Intel Core Ultra AMD Ryzen AI
发布时间 2025发布,2026上市 2026及以后 M3/M4已发,M5待定 Lunar Lake已发 Strix Point已发
CPU架构 Oryon V2/V3自研 Oryon V3+自研 自研ARM核心 混合P+E核心 Zen 5+核心
CPU核心数 最高18核 最高18核 M3 Max 16核 Lunar Lake:8核 最高12核Zen 5
GPU特性 Adreno,支持DX12U,光追 Adreno,支持DX12U,光追 自研GPU,支持光追 Arc Xe2,支持光追 RDNA 3.5/4,支持光追
NPU AI算力 100 TOPS 更高 M4 NPU 38 TOPS Lunar Lake 48 TOPS XDNA 2 NPU
制程工艺 TSMC N3P(3nm) TSMC N3P/N2(2nm) TSMC 3nm Intel 4/3/20A/18A TSMC 4nm/3nm

vs. Apple M系列

第一代骁龙X Elite单核性能已超越M2 Max,功耗低30%。X Elite 2目标直指M4,性能有望与M4持平 [8] [240]

挑战:Apple在软硬件协同与生态控制上优势显著。

vs. Intel Core Ultra

第一代骁龙X Elite单核性能超越i9-13980HX,功耗低70%。X Elite 2将直面Lunar Lake与Panther Lake [24] [52]

优势:Intel在x86生态、软件兼容性与游戏体验上仍有传统优势。

vs. AMD Ryzen AI

第一代X Elite GPU性能超越Radeon 780M 80%,功耗降低80%。X Elite 2将迎战Ryzen AI 300系列(Zen 5 + RDNA 3.5) [12] [54]

关注点:Linux基准测试中,X Elite在集显性能上落后于AMD Strix Point。

4. 市场接受度与前景

初期市场表现

骁龙X Elite首秀并未达到预期高度。2024年第三季度,搭载X Elite及X Plus的笔记本出货量约72万台,仅占同期PC总销量的0.8% [4] [27]

主要挑战

  • • Windows on ARM软件兼容性
  • • 游戏性能不及竞品集成显卡
  • • 能效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用户体验
  • • x86生态壁垒
科技行业分析师会议讨论市场趋势

增长潜力

尽管份额较小,销量较上季度增长180%,显示出市场增长潜力,但距离高通“到2029年占30-50%市场份额”的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[25] [85]

影响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因素

性能与能效

包括CPU单/多核、GPU图形和NPU AI加速,ARM架构的能效优势能带来更长续航和更低发热 [1] [21]

软件生态与价格

Windows on ARM平台的软件兼容性是主要瓶颈。尽管已有超750款应用和1400款游戏兼容,但对比成熟x86生态仍有差距 [2] [42]

OEM合作策略

Qualcomm积极与主流OEM厂商合作,Microsoft是X Elite设备销售的主力,多款Surface产品均搭载该芯片。其他合作伙伴包括联想、HP、Dell、Acer、ASUS、Samsung [27] [212]

设备数量

Computex 2025上宣布,与Microsoft合作推出超过85款搭载骁龙X系列芯片的设备,预计2026年将突破100款 [20] [214]

战略目标

Qualcomm依托骁龙X系列,推动ARM架构在Windows PC市场的普及,把握AI PC机遇,积极参与Copilot+ PC生态建设 [20] [57]

ARM架构PC份额目标(长期) 30-50%
2029年AI PC收入目标 $4B

5. 总结与展望

技术演进趋势

Qualcomm Snapdragon X Elite系列技术演进明确指向更高性能、更强AI能力及更广泛平台支持。自研Oryon架构核心数量增加(12核迈向18核)、制程工艺升级(4nm到3nm再到2nm),奠定性能和能效基础。

CPU进化

自研Oryon架构,核心数持续提升

GPU升级

支持DX12 Ultimate及硬件光追

AI能力

NPU算力提升至100+ TOPS

系统集成

SiP方案,LPDDR6内存支持

展示现代芯片设计演进的概念图

未来竞争格局

PC芯片市场将愈发多元与激烈。ARM架构崛起正对传统x86主导地位发起冲击。AI PC成为新焦点,制程工艺持续升级。

关键战场:软件生态建设与优化

机遇

  • AI PC浪潮:强劲NPU性能与Copilot+ PC深度融合
  • 高能效:ARM架构适合便携长续航设备
  • 生态成长:Windows on ARM生态逐步成熟
  • 通信集成:5G优势带来差异化竞争力

挑战

  • 软件生态:专业软件与大型游戏兼容性和性能问题
  • 用户习惯:x86依赖根深蒂固,ARM PC接受需时间
  • Apple竞争:M系列软硬件结合树立高端标杆
  • x86反击:Intel与AMD快速升级,积极布局AI PC

战略展望

Qualcomm在ARM PC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。AI PC浪潮与ARM高能效是破局机遇,但软件生态、用户习惯及x86巨头竞争是必须攻克的核心挑战。

PC芯片市场未来将不再是x86一家独大,而是ARM与x86共存竞争,共同推动技术进步,为用户带来更多元选择。